說新聞|為什麼是「說新聞」?

(圖為張大春新作《一葉秋》,全書以說書口吻完成)

我說,為什麼是「說新聞」,而不是「寫新聞」?理由很簡單,我是中文系畢業的。中文系讀的是文學,學的是「豹頭、豬肚、鳳尾」,文章乃經國大業、不朽盛事(曹丕<典論.論文>)。對我們而言,文章的價值,在於它的意境,在於它的美,在於它傳遞出作家(詩人)的種種慾望思想,甚至反映社會現況。要讓文章吸引人,除了華美,自然就是「誠懇」與「故事性」了。


然而,傳統中國文學有個缺點,就是拿到現代不太適用。今天的資訊量老早不是那個浪漫的唐宋人可以想像的,三不五時就來個專有名詞,IPAD、IPOD、FACEBOOK。也因此,有個傳遞訊息更快、更直接又更準確的文體出現了,叫做新聞。新聞寫作看似不難,只要掌握了倒金字塔寫法,第一段導言寫出人、事、時、地(可以的話,在句號後面連為何、如何都加入),再來分段鋪敘,複雜時多分幾個小標題打散來寫,最後前後呼應,就可以完成一篇堪稱及格的新聞。但是,這種新聞說穿了,只是「不痛不癢的訊息堆疊」,文字造句本身不具太大價值。真正寫得好的新聞,恐怕少之又少,要寫出來更是難之又難。


我知道新聞很重視時效性,之所以壓縮文字揮灑空間,就是為了在短時間內呈現最多的事實證明。但是,新聞難道不能以別的角度呈現嗎?蘋果就做到了,動新聞的動畫呈現,蘋果日報的示意圖,都算是變種新聞;更厲害的是,還不受尺度控制。相較之下,傳統新聞業真是被打爆了頭,卻無言以對。


我在想,每一件新聞的背後,一定都有原因,一定都有故事;自古以來最愛說故事的,自然就是說書人了。如果能讓說書人來講新聞,豈不美哉?如今,台灣說書說最好的,受推張大春老師。我決定一邊從他的文字中學習說書人的巧妙味道(歷史典故的妙用、說故事的角度、文字的選用與鋪陳),利用下班的閒暇之餘,寫出屬於我自己的說書新聞!


說新聞,正式開播,敬請期待!(黃郁棋)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電影討論] 諾蘭電影中必看的五個名場景